懷化市殘疾人聯合會 m.5zfl.com發布時間:2016-07-07 00:00信息來源:
他頭發花白,大手黢黑有力。這位溫和而堅定的老人,挽著板凳,雙手緊緊地拄著一根木棒,在崎嶇的山路間慢慢挪動。胸中盛滿60 余年的艱難,用拐杖和板凳行走,他的肩膀,扛住一個家庭的希望,更是扛住了生命的力量——
五月底,初夏的繁花極盡綻放,林間的綠色愈加濃重。
5 月30 日,洪江市巖垅鄉空田村,清晨的一陣急雨過后,太陽露出了久違的笑臉。“家里最后那一丘田,怎么也得插完了。還有山上的百合,又得灑藥了。”今年67 歲的蔣志云早早起床,開始盤算起一天的工作。
以鋤頭作拐杖,雙下肢萎縮無力的蔣志云,動作十分麻利。
這些年來,從幫襯父母維持一個家,到娶妻生子照顧老岳父,再到人生暮年的二次創業,蔣志云殘缺的步伐一直如此堅定。
盡管命運無情,他卻未被壓倒。面對一道又一道的生活之坎,花甲之年的他,咬一咬牙,用不能直立的雙腿,行走得格外堅定而有力。
壓不垮,無法正常行走的他堅強撐起一個家
蔣志云的人生,要從1949 年出生一個月后的一次意外說起。
“一切都是命,可我不信命。”回憶起當年,蔣志云的語氣很是平靜。那年夏天,蔣家還沉浸在喜得貴子的喜悅中,日子幸福而滿足。這一天,鄰家姑姑歡喜地將出生才一個月的蔣志云抱在懷中哄著,然而,意外卻突然發生了,由于哄抱不恰當,才滿月的蔣志云就這樣突然地掉了下來,摔在地上。
“我爸媽覺得,小孩子嘛,摔摔打打很正常,所以并沒有放在心上。”蔣志云說,就是因為這樣的大意,留下了一輩子的遺憾。長大了的蔣志云,行走一直有問題。隨著年齡的增大,蔣志云的關節變形,行走困難。到了30 多歲,他已無法直立行走。
“你說,這是不是命?”蔣志云無奈地感嘆道。
然而,身體上的殘疾,并沒有壓垮這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蔣家有9個孩子,蔣志云排行老大。13 歲那年,小學畢業后的蔣志云考取了高中。然而,僅讀了三個月的書,便被當地村干部邀請回鄉教書。“說實話,我當時不太愿意,想能多讀點書。”蔣志云回憶道,然而,當民辦教師一個月有5 元的工資,作為家里的老大,他只得選擇回鄉教書,幫父母減輕負擔。
7 年后,隨著村小師資力量的充實,只有小學文化的民辦教師蔣志云被清退出來后,在村里先后擔任會計和出納。“那時候雖然腿瘸了,但是沒干體力活,所以日子還算比較輕松。”蔣志云說。
1980 年,此時蔣志云已有31 歲,仍舊沒有討到媳婦。這一年,經人撮合,蔣志云認識了芷江禾梨坳鄉的邱光英。
“他雖然是個殘疾人,但是,對我來說,沒有遺憾。嫁給他,是我這輩子最大的福氣。”在蔣志云家,看著忙個不停的老公,邱光英滿臉幸福地告訴記者,當年,她帶著老父親一起從芷江嫁到洪江。從那一天起,家里所有的重活、累活便都被老公承包了。
上世紀90 年代初,蔣志云的岳父身患重病,生活不能自理。“我要帶孩子,操持家務。為了給我父親治病,他就拼命在外找錢,對我爹比親生的都要好。”邱光英流著眼淚告訴記者,每次忙完回到家,蔣志云都會幫著給老父親端屎接尿,照顧得無微不至。有一次,父親生病急需用錢,無奈的蔣志云只得去賣血,看著丈夫拖著殘疾的腿,臉色慘白地出現在家門口,卻還要強打精神地幫忙照顧老人,她就知道,她遇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男人。
為了讓這個家活出個模樣來,蔣志云和邱光英想盡了辦法,種田栽菜、當裁縫、販運木材……“只要肯吃虧,日子總會好起來的。”蔣志云說,如果要別人看得起,他就要加倍地努力。
“在空田村乃至整個巖垅鄉,找不到第二個像他這么能吃苦的。”空田村村委會主任覃繼東告訴記者,蔣志云雖然殘疾,但是因為肯吃苦,他家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敢拼搏,他拖著瘸腿讓人生充滿無限可能
他的手,碩大,黝黑,布滿溝壑!
這是一雙充滿力量的大手。
你很難想象,一個雙腿有殘疾的人,是怎樣在水田里勞作的?
5 月30 日這天, 頂著明媚的陽光,蔣志云將隨身攜帶的小板凳緊緊摟在懷里,拄著一根木棍緩緩地移到田坎邊。麻利地將木棍放倒,蔣志云很快便挪到了水田里,將小板凳放置好,他便坐在板凳上開始插田。“年紀大了,現在泡久了水,就要痛。”蔣志云無奈地說,再回去10 年,他在田里插田,可是比正常人都要快。
“老蔣,你兒子不是說了不讓你下田嗎?怎么又忙起來了。”鄰居羅小紅路過,熱情地打起招呼來。“老蔣啊,能著呢。”羅小紅告訴記者,別看他瘸著個腿,可這些年老蔣那敢闖敢拼的勁,村里沒幾個人能比得上。
為了盤活家庭,蔣志云一直在想辦法。上世紀80 年代初,聰明好學的蔣志云學得了一手好裁縫手藝。那時候,農村正流行縫紉機,于是,蔣志云帶著妻子邱光英在洪江、芷江等地開辦縫紉班。后來,經人介紹,頭腦靈活的蔣志云又做起了木材生意。那些年,村子里的人經常看到拄著拐杖的蔣志云,夾著一個公文包,全國各地地忙著他的木材生意,日子過得風生水起。
然而,人生不可能一直順風順水。
1989 年,蔣志云再次遭遇人生的滑鐵盧。一個朋友邀請他合伙做錳礦生意,可是,10 多萬的積蓄全部投進去了,換來的卻是一堆廢石頭,完全提煉不出錳。那陣子,蔣志云瘋了似的,將一車車的礦石運往邵陽等地,卻都被告知“沒用”。“大半輩子的積蓄,就這樣砸進去了。”蔣志云說,一開始,他不敢講這些告訴妻子邱光英,只得自己想辦法彌補。最后,邱光英還是知道了。沒有吵,沒有鬧,大哭一場后的邱光英拉著蔣志云的手說:“算了,不折騰了。咱們就在家里踏實種田,好好過日子。”
自此,很長一段時間,蔣志云在家忙碌農活,照顧患有心臟病、腦溢血等病的妻子,過簡單的日子。
有夢想,他一定要把蔣家農場做大做強
與空田村交界處的蘆荻坪村,有一處20 多畝的小山地。2015 年以前,這里還是茅草叢生。然而,現在這里已經被整理出來,成為了一片片的百合地。山頂上有一座新建的三間平房,干凈整潔。走進房間,只見進門的房間堆滿了各式農具,再走進去,廚房、臥室一應俱全。
“這片百合地,都是我一個人砍出來的。”指著門前山地,蔣志云告訴記者,前幾年,看著周圍的人家日子都越過越好,他實在是閑不住了。2014 年,他將在外地打工的兒子叫回來,決定發展百合和葡萄產業。
“為了這個農莊, 他可累得夠嗆!”邱光英悄悄地告訴記者,最近啊,老蔣是拼了命地在忙農場的事。每天清晨5 點,蔣志云會準時起床洗衣服、做早飯。天方亮堂了,他也收拾妥當,拄著鋤頭去山里忙碌了。中午時分,吃完老婆送來的午飯。休息一下,蔣志云便會接著忙碌,這一忙,便到了晚上七八點。每次,蔣志云都是打著手電筒,借著微弱的光回家。
光靠一身蠻力,還是不行。
沒有資金怎么辦?父子倆拿著這些年的積蓄用來承包流轉土地,當地殘聯為他送來了1 萬元的啟動資金,加上東拼西湊,農場的工作慢慢起步了。
可是,荒山需要開墾。怎么辦?百合種植需要大量的種子,怎么辦?
一系列的問題,擺在了蔣志云的面前。
“我有一雙手,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蔣志云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每天清晨, 他都會來到山上,坐在板凳上,用鋤頭一點一點地將荒山開墾出來。百合種子太貴,他就去別人挖過的百合地里,重新挖一遍,將別人不要的百合整理成種子……
一天過去了,一個月過去了,一年過去了……
板凳壞了一條又一條,鋤頭鋤爛了一個又一個……
不分晝夜的努力,蔣志云的農場夢慢慢清晰。而今,百合長勢良好,葡萄藤也在慢慢長高。“你看,下面那片地,我準備開墾出來,用來養1000 只左右的雞和鴨。”蔣志云告訴記者。到時候,他把這邊山進行立體式開發,做成真正的生態農莊。
講到這時,蔣志云大手一揮,充滿力量。那雙手臂,雖逐漸蒼老,卻仍舊孔武有力,仍舊向著希望!
記者手記:
雙腿殘疾,他卻依然走得踏實。
人生暮年,他卻夢想清晰。
善良、淳樸,卻一直在追夢路上的蔣志云,停留在記者腦海中的印象,一直與夢想有關。面對家庭重擔,他橫豎是不吭一聲,默默地承擔起所有;面對身體的殘疾,他不自卑不放棄,在人生的道路上寫出了那么多的可能;面對未來,他更是雄心勃勃,想在暮年開創一番事業。
這個渾身充滿干勁的老者,他讓我明白,面對挫折,面對苦難,不僅僅需要咬著牙握著拳頭,還需要笑對生活的熱情。
人這一生,不可能都會一帆風順。遭遇挫折和不幸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把災難看得過重,它就是一座山,壓得人喘不過氣來:笑對不幸和磨礪,災難會認為它找錯了人,只能在堅強者面前甘拜下風!
所以,面對挫折,請不要放棄;面對困難,請不要泄氣;面對夢想,請堅持努力。
和蔣志云一樣吧,無論何時,都不要放棄你的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