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苦也要干點事—記中方縣聾啞殘疾人付菲菲創業路
懷化市殘疾人聯合會 m.5zfl.com發布時間:2016-07-14 00:00信息來源:
初見付菲菲,感覺她是一個非常溫柔漂亮的女孩子,但是,讓人很難想到的是,眼前這個在家搞養殖搞得紅紅火火的女子竟然是個聾啞殘疾人。而的的確確,就是這個付菲菲,用她殘缺的身軀為年邁父母和兒女撐起了一個家,用堅忍不拔的毅力打拼下一個屬于自己的事業,用自己博愛之心贏得了人們的廣泛贊譽……
付菲菲,1984年出生,一歲時因高燒不退致聾致啞。而從付菲菲懂事起,她就從別人異樣的目光里,過早地體會到了命運的不公,但同時也磨練了她不服輸的個性。“命運的不幸使我成為殘疾人,但我堅信,只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就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同樣可以為社會做出貢獻。”這是聾啞殘疾人付菲菲的座右銘。
18歲在特教學校學習的她,看著年事已高的父母依舊每日早晚操勞,決定放棄學業外出打工,減輕父母負擔。繡過地毯、修過鞋、當過洗碗工、裝卸過沙土、磚塊、在醫院當過保潔員,靠自己的雙手自食其力。但是,社會上一些人對殘疾人存在偏見,在工作中總會受到歧視,加上打工掙的錢也不多。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鼓舞下,付菲菲毅然回鄉決定嘗試自己創業,在家搞起了養殖業。在此期間,她認識了因幾乎相同原因致殘的聾啞人董發武,相同的人生經歷,兩人很快步入婚姻的殿堂,開始新的人生旅程。2014年,女兒出生。
缺乏創業經驗、技術,十幾萬元“打了水漂”。2012年,付菲菲不顧家人的反對,投入8萬余元(幾乎是打工幾年積累的全部家當),建設標準化養豬場,面積達2000平方米,養殖商品豬。由于缺乏相關技術,養殖周期長,豬崽、飼料價格上漲,養殖成本高,效益低,賠光了8萬元本錢,還負債4萬余元。想到兩鬢斑白的父母,加上家人的責怪和不理解,那段時間,她很痛苦。第一次創業失敗。“那段時間,簡直是我人生的最低谷,自信心嚴重受挫!”付菲菲這樣總結自己。
自強不息創業終成功。付菲菲堅信:“別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行,我不比別人差!”花橋鎮火馬塘村空氣清新、環境舒適、水草茂盛。菲菲靈機一動,擦干眼淚,結合家鄉實際,開始籌備發展草食畜牧業——純天然養牛。沒有資金,她就從親朋好友手里借來了十幾萬,買了7頭母牛。剛開始時,完全是靠天收,每年收入3萬元左右。這幾年,隨著肉牛價格的一路高漲,她也越干越有信心,養牛的規模也越來越大,今年達到了近30頭。養殖牲豬500余頭,現存欄120頭,出欄380余頭。年產值近百萬,獲利20余萬。
養肉牛,也是有竅門的,養牛就得養母牛,搞自繁自養,不說別的,光產一頭犢牛就可以增收4000-5000元,想要多產犢牛光靠牛兒自然配種,經濟效益肯定是不太高的,還是要靠科學,進行人工授精配種,還要懂得疾病辨識知識及科學的防治方法,幸好縣殘聯服務社多次聯系技術人員上門給予技術指導, 讓她學會了人工授精技術及基本疾病的辨識和防治方法,并在資金上予以大力扶持,付菲菲比劃道。每隔一段時間,她就會到養殖場觀察是否有母牛發情,如果發現“目標”就在牛身體上作上記號,加強觀察,適時進行人工授精配種。牛吃著天然青草,享受著陽光雨露,不僅長得快,長得壯,而且肉質鮮美。
身體殘疾的付菲菲更能體會殘疾人創業就業的不易,決定在自己脫貧致富的同時,一定要帶上殘疾人兄弟姐妹一起過上好日子。在發展養殖業過程中,她重視吸收周邊適宜勞動的殘疾人到自己的養殖場工作,對于有意愿從事養牛、養牲豬的殘疾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技術指導。現周邊近15名殘疾人及家庭搞起了養殖業,由此脫貧致富。
幾年來,付菲菲的無私大愛和助人為樂的行為受到了社會的廣泛贊譽。付菲菲表示,在條件成熟的時候,她會辦一個合作社,把更多的殘疾人組織在一起,讓他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實現自身價值,自強不息、奉獻社會!在中方縣花橋鎮火馬塘村,提起付菲菲,沒有人不豎起大拇指。
付菲菲,一個因病被奪去健全人生的不幸女人,一個身體有殘缺、不會講話、聽不見聲音的殘疾女人,一個面對重大變故,自強不息的堅強女人。她,從社區群眾那里得到的不是同情、憐憫,而是尊重、欽佩,是作為奮斗、拼搏的學習榜樣。
據了解,中方縣殘聯為打造殘疾人就業創業典型,輻射帶動更多的殘疾人脫貧致富,一方面,縣殘聯主要帶領相關工作人員走村入戶,深入殘疾人家庭,對提出申請的創業殘疾人的經營規模大小、投入資金多少、經營范圍、創業時間、經營場所、場地面積、安置殘疾人數等進行了公開、公平的實地考察,對其創業能力進行評估,建立創業信息扶持檔案;根據殘疾人需求,結合我縣實際,制定了《中方縣殘疾人創業扶持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幫扶標準、申報程序,嚴格公示制度,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另一方,投入20萬元,專項扶持有一定創業能力和創業愿望的疾人自主創業。長期聘請農業專家楊宗輝、畜牧專家黃海軍為顧問,為殘疾人創業進行技術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