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山重擔壓不垮他—記新晃縣殘疾人楊芳靈創業事跡
懷化市殘疾人聯合會 m.5zfl.com發布時間:2016-07-11 00:00信息來源:
楊芳靈,男,1963年出生,文盲,家住新晃縣扶羅鎮橫坡村對河組。他先天性智障、語言障礙,無法與人正常交流,無法正常表達自己的情感,無法融入社會大家庭的生活。
楊芳靈家有7口人,有年邁的父母、弟弟和弟媳、兩個年幼的侄女。他在父母和弟弟的呵護下生活著,做著農村的簡單的體力勞動。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生活拮據,全家人思想著如何增加家庭經濟收入,改善家人生活條件。
他,和家人開發了山地果園。
五前年,楊芳靈一家人思量著,在我們山區發展什么項目好呢?他老父親和弟弟到附近鄉鎮進行了考察,又到本鎮農技部門咨詢,在農技站技術員的建議和指導下決定在自家責任山上挖山開梯,栽種果樹苗。于是,楊芳靈在其弟弟的帶領下于2010年在自家責任山(地名楓水木)開山挖地(梯土)約45畝(營業執照注冊名為新晃扶羅橫坡楓水木果樹種植園),栽種柑桔、桃子、李子、板栗等樹苗,其中柑桔(碰柑為主)近20畝,桃子、李子約8畝,板栗約17畝。2012年開始掛果,現已是盛果期,全年綜合總收入近10萬元,楊芳靈的家庭生活條件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隨著兩個小侄女漸漸長大,學習費用不斷增大,家庭開支也日益增多。為了緩解家庭經濟壓力,其弟弟帶著妻子南下打工,家里事務、果園管理等重擔落在楊芳靈和年邁的父母身上。
他,成了家庭勞力的支撐。
楊芳靈父母親年近八旬,父親患有嚴重的心臟病,母親患有風濕病行走困難,倆老只能做輕微的家務活。家里的果園管理、栽秧打谷等重體力勞動全落在了楊芳靈身上。智力低下的他憑點硬力氣在父親的指揮下默默地肩挑背扛,無怨無悔。春天果樹發芽前要在老父親的指揮下修剪枝條,要挑著一擔擔的農家肥沿著山間小路往山上走(果園距家約1500米),給果樹松土施肥;夏天果園長雜草了,要施藥除草,收獲李子、桃子;秋天要收獲板栗、柑桔。因為沒有馬路,收獲的水果需要一擔一擔的往家里挑。水果收獲季節,除了商販上屋收購外,余下的還得幫老母親挑到公路邊拉到集鎮上去賣。除了果園管理,家里的農活如犁田、栽秧、收稻谷、砍柴禾、看牛等,起早貪黑,哪一樣農活重活都少不了他,父母親都望著這個家里的勞動力。
他,臉上流露出豐收的喜悅。
深秋初冬,正是柑桔收獲的季節。楊芳靈的果園有碰柑樹500多株,每株約產碰柑50-60斤,今年碰柑產量估計可達2萬多斤,產值2萬余元。雖楊芳靈只有十來歲小孩的智商,也說不出話,向人們表達不了自己的思想,但面對自己和弟弟辛辛苦苦一鋤一鋤挖出來的果園,面對一梯一梯掛滿枝頭的金黃的碰柑,他摸著黃澄澄的柑子,忍不住湊上去聞聞,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不停的向人們伸出大拇指,表示今年收成很好。
他,繼續默默的創業著。
楊芳靈今年52歲,他明白自己是家里的勞動力、頂樑柱,年邁的父母親挑不了擔子,做不了重活。一直以來,他在父親的指揮下默默的做著家里的農活、體力活,沒有發脾氣,沒有怨言,累了休息會,在寨門口小河的吊橋上吹吹風曬曬太陽。他也知道,家里的果園如今有了收獲,賣了就會有錢有收入,他也就更樂意去管理果園,不管刮風下雨,每天至少往山上(果園)看一次。現是收獲柑子的季節,他一天來回十多次,臉上總是掛著笑容,因為這是有了回報,有了收獲。楊芳靈用語言表達不了自己的想法,但我們從他那份責任心那份執著里可以看出,他會繼續完成家人交給的任務,去管理好自己的果園,做好父母親做不了的事情。
新晃縣殘聯了解到殘疾人楊芳靈執著的任勞任怨的勞作精神是殘疾人中少有的,也是值得推價的,認為一個患先天性多重(智力、言語)障礙的殘疾人這樣堅持創業確實不易,在其父親的帶領下做得有聲有色,且具有一定的規模,確實不容易,沒有理由不對其創業項目進行扶持。今年,縣殘聯已經將楊芳靈的果樹種植項目作為重點扶持項目上報到省、市殘聯爭取更大更多的扶持。
我們相信,在各級殘聯的扶持和當地農業部門的技術指導下,在其父親的帶動下,楊芳靈的果樹種植園將會管理得更好,收益將會更多,殘疾人楊芳靈的人生價值也更能得到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