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化市殘疾人聯合會 m.5zfl.com發布時間:2016-08-09 00:00信息來源:
陳佳邦,男,現年30 歲,大專文化,視力殘疾三級,出生于麻陽苗族自治縣高村鎮逢爺社區,系麻陽佳邦養殖場場長, 省第六屆殘疾人代表大會代表,省自強模范,政協麻陽苗族自治縣第六屆委員,縣盲人協會主席。其創辦的佳邦養殖場,為麻陽規模最大的殘疾人養殖基地,固定資產近千萬元,年出欄生豬余頭,年凈利潤達70 余萬元。19歲當“豬倌”,30 歲做“司令”。11 年間,陳佳邦經歷了因病致殘由正常人變為殘疾人,初期創業失敗負責累累等挫折與磨難,卻越挫越勇,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一股倔勁,唱響了一曲殘疾人艱苦創業的青春之歌。
回鄉創業當“豬倌” 勞累過度眼致殘
2001年,初中畢業、年僅17 歲的陳佳邦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決定就讀離家較近的懷化職業技術學院學習畜牧獸醫專業。2003 年,被學校安排到益陽市農科所種豬場實習。在益陽市農科所,陳佳邦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之中,獲得了豐富的養殖實踐經驗。2003 年下半年,為鼓勵陳佳邦創業,農科所送給他一頭種公豬,帶著這頭種公豬,陳佳邦回到了麻陽,并在父母的資助下,買了10 頭小豬崽,當起了“小豬倌”,開始了自己的養殖事業。然而由于勞累過度,加之整天待在高溫密閉的豬舍,2004 年眼睛開始出現癢痛的癥狀。起初沒有在意,就到小診所開了點眼藥水。漸漸地眼睛病情越來越嚴重,在小診所開的眼藥水起不了作用了,陳佳邦在父母的陪同下到縣人民醫院治療了3 個月,但是一點康復效果也沒有。2008 年,陳佳邦在父母的陪同下遠赴北京協和醫院進行治療,病情雖得到了控制,但是卻留下很大的后遺癥,視力低下,落下了殘疾,同時也欠下一大堆的債務。
豬倌蛻變“豬司令” 攜手殘友共發展
致殘,沒有讓佳邦喪失生活信心和創業信心。為了償還四年來求醫的債務,陳佳邦決定重抄舊業。但是面臨的最大的困難還是資金問題,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幾番周折借來了親戚房產證,在信用社抵押貸款7 萬余元,通過前期的認真考察和嚴格論證,陳佳邦于2008 年底承包了高村鎮逢爺社區樣板山林場,并修建了2 棟豬舍,引進了50 頭二元母豬,開始規模養殖。
2009年,陳佳邦正式注冊了佳邦養殖場,在縣殘聯的幫扶下,陳佳邦籌資40 萬元,擴建豬舍3 棟引進種豬30 余頭,開荒青飼料種植地50 余畝。2011年,佳邦養殖基地被市殘聯掛牌為懷化市殘疾人扶貧創業示范基地。2012年,佳邦養殖場的規模繼續得以擴大。如今,佳邦養殖場豬舍占地總面積50 余畝,擁有100 多畝青飼料種植地和100 余畝柑橘種植地,存欄種豬150 余頭,年出欄生豬2000 余頭,凈利潤可達70 余萬元,成了遠近聞名的“豬司令”,養殖場現為我縣規模最大的殘疾人種養殖基地。
“我是一名殘疾人,但我要幫助更多的殘疾人。讓青春更有意義!”陳佳邦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創業過程中,佳邦得到了殘聯及各級部門給予的支持和幫助,事業起步的同時,他亦不忘幫助殘疾人和當地村民,為他們提供合適的就業崗位,并提供肉豬崽以及疾病預防技術。2008年以來,養殖場吸納就業人數31 名,累計投工投勞3000 余個,其中解決26名殘疾人就業,給付報酬16.8 萬元。免費培訓殘疾人100 余人,并為殘疾人養殖戶提供技術支持。在無私傳授技術“授人以漁”的同時,佳邦無償將自己養的仔豬、種豬贈予殘疾人“授人以魚”,為殘疾人免費提供生豬200余頭,幫助殘疾人脫貧致富。如為蘭村鄉肢體殘疾人趙付長資助了11 頭仔豬,并提供飼養及預防技術指導,在陳佳邦的幫扶下,趙付長的養豬場現年產值已達10 余萬元。2013 年、2014年陳佳邦連續兩年無償為縣和平溪鄉大溪村以及石羊哨鄉洞溪村殘疾人15戶殘疾人家庭贈送豬仔40 多頭,并與兩個村60 余戶殘疾人家庭簽訂幫扶協議,攜手殘疾人共同發展致富。
展望未來,陳佳邦豪情萬丈,他說,要努力擴大自己的養殖規模,力爭三年以內做到年出欄生豬萬頭以上,在實現自身的價值的同時,更好地帶動和幫助更多的殘疾人實現就業,脫貧致富。